學習的內涵與分類
(一)學習的實質
(M:2017-吉林師大,2018-首都師大)
廣義上,學習是指人和動物在生活中獲得經驗,并由經驗引起的行為或思維的比較持久的適應性變化。狹義上特指學生在學校里的學習,是學習的一種特殊形式,即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獲得知識,形成技能,培養才智的過程。
對于“學習”這一概念的理解可以從以下 5 點來展開:
(1) 學習是由經驗引起的,是一個獲得和積累經驗的過程;
(2) 學習表現為行為和行為潛能的變化;
(3) 學習一定是持久性的變化,不是持久性變化不是學習;
(4) 不僅人類有學習的現象,動物也存在;
(5) 學習是個體的一種適應活動。學習的本質是個體對新環境的心理適應,如果 不能適應環境,不能稱為學習。
(二)學習的分類
1. 學習主體分類
按照學習主體,即學習者的不同,一般可以將學習分為動物的學習、人類的學習和機器的學習三種。
動物的學習,僅限于消極適應環境變化,以滿足其生理需要,須依靠直接方式獲取個體經驗。
人類的學習,人類學習與動物學習具有本質區別:
(1) 人類學習的社會性,除了通過直接方式獲得個體經驗外,還要與其他人的交 往過程中獲得人類社會歷史經驗;
(2) 以語言為中介,語言擴大了個體掌握社會歷史經驗的可能性。維果茨基認為 因為語言才能由低級的以知覺過程為主的心理功能轉化為高級的抽象思維為主的心理功能;
(3) 積極主動性,人不僅要認識世界,還要改造世界,所以人是在積極地作用于 環境、與周圍人的交往過程中進行學習。
機器的學習,主要指計算機學習,是人工智能的一個研究領域。
2. 加涅根據學習水平不同進行的分類
1970 年,加涅根據學習的繁簡程度不同,將學習分為八類:
(1) 信號學習:學習對某種信號做出某種反應,即經典的條件作用,過程是刺激—
強化—反應,它的發生取決于有機體先天的神經組織。
(2) 刺激—反應學習:主要指操作性條件作用或工具性條件作用。其中強化在該 類學習中起非常關鍵的作用。
(3) 連鎖學習:是一系列刺激—反應的聯合。個體首先要習得每個刺激—反應聯結,并按照特定的順序反復練習,同時還應接受必要的及時強化。
(4) 語言聯想學習:其實也是連鎖學習,是由語言單位所聯結的連鎖化。
(5) 辨別學習:學會識別多種刺激的異同,并對之做出不同的反應。
(6)概念學習:對刺激進行分類時,學會對一類刺激做出相同的反應,即對事物 抽象特征的反應。
(7) 規則的學習:了解兩個或者兩個以上概念之間的關系,即原理學習。